來自北部某安置機構的 16 歲女孩眼眶泛淚,訴說今年暑假參與台灣生態登山學校(全名:台灣生態登山教育協會)的「青鳥壯遊」歷程。她跟其他 4 名年齡 14 至 16 歲、來自桃園、新北的同伴,在 8 月 12 日從台北市信義區啟程,騎著單車近 350 公里,抵達玉山腳下的東埔,並於 19 日登上台灣第一高峰玉山。
倡議家/文:王舜薇
「一開始我很怕自己體力不好,無法完成這趟旅程,到最後我發現,我是有能力辦到的,還可以幫助別人!」
來自北部某安置機構的 16 歲女孩眼眶泛淚,訴說今年暑假參與台灣生態登山學校(全名:台灣生態登山教育協會)的「青鳥壯遊」歷程。她跟其他 4 名年齡 14 至 16 歲、來自桃園、新北的同伴,在 8 月 12 日從台北市信義區啟程,騎著單車近 350 公里,抵達玉山腳下的東埔,並於 19 日登上台灣第一高峰玉山。
靠著騎乘單車加上雙腿健行,他們在 8 天中完成從 0 到 3952 公尺的島內壯遊。第一天,女孩因高溫中暑、身體不適嘔吐,延宕了團隊預定的行程;到了單攻玉山那天,她幫同伴背起了沈重的背包,在玉山主峰頂激勵夥伴爬完最後一段路。
活動領隊、台灣生態登山學校秘書長陳貞秀表示,參與壯遊的青少年們,在成長過程中比一般孩子辛苦,靠著毅力與團隊合作,克服高溫、長距離陡坡等挑戰,完成一趟相互扶持的精彩旅程。
在這趟青鳥壯遊之前,幾個孩子都曾參與台灣生態登山學校的「亞成鳥計畫」。2010 年起啟動的「亞成鳥」,與學校、社福單位或安置機構合作,由登山學校輔導員和志工、社工一同陪伴高關懷、低資源的青少年上山,每年暑假在山林中學習面對挑戰、自我表達與團隊合作。
「這些青少年如同亞成鳥,在成長的起飛階段,可能因為家庭功能失靈、或身邊沒有安全網接住,一不小心就跌跤,但只要有人適時拉他們一把,就有機會可以飛得又高、又好。」陳貞秀說。
(野地環境讓人自然互相扶持、學習團隊合作。來源:
)
亞成鳥走入的山林,是充滿魔幻魅力的「中級山」。有別於路徑清爽、林相單純的高山、與平易近人的郊山步道和小百岳,海拔 1000-3000 公尺的台灣山區特色是路徑不明、生態豐富、林木蔥鬱以致不見天日、野性而凌亂,最適合練習方向定位與拓展感官經驗。
觀看全文:https://www.seinsights.asia/article/3290/3273/7445
NPOchannel所提供的平台,輕鬆獲得公益團體的資訊,整合國內數十家公益團體所推動的勸募專案,詳細地公佈每一個勸募專案的需求分配制度。無論是替受贈者募集資源,或是保障捐款人的權益,我們相信藉由公益交流平台,公益組織 可以更明確地服務社會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