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推算,台灣每年至少約有7萬名孩子暴露在家庭暴力之中,生活在暴力家庭中的孩子,即使未直接受到暴力傷害,但目睹(包含看見、聽見或感受到)家庭暴力的狀況,仍會使他們感到恐懼、憂慮、孤單、無助感,甚至出現攻擊、退縮及自我虐待等行為。
八月父親節即將到來,許多偏鄉困苦家庭忙著為生計奔波,面對酷熱夏天沒有冷氣可吹,更不敢奢望要帶爸爸去吃大餐或送禮物。家住屏東縣來義鄉、和高齡87歲老父兩人相依為命的李大一,想到父親歲數已高,不知道還能陪伴多久,他在父親節前夕許下一個願望,希望有一間不用淋雨的浴室,讓爸爸即使下雨天.....
◆ 資助的孩子們: 台灣偏鄉弱勢孩童 – 單親 / 新住民 / 原住民 / 隔代教養 ◆ 孩子們的情況: 缺乏基本學習資源及師資、教學課程受限、成長過程缺乏陪伴 ◆ 我們的期盼: 1. 保障孩子們能穩定就學 2. 補足學習資源及擴大教學空間 3. 協助營造在地社區建設 4. 補助緊急災害事故之需求
許多唐寶寶與身心障礙者需透過專業協助與陪伴,才能維持日常生活所需。他們的家人在現實與親情之間奔波折衝,逐漸失去了健康與自由。唐氏症基金會的「多元日間照顧服務」期透過資源整合,與家人一起合力照顧他們,替他們打造第二個溫暖的家。 ...
38歲的阿育是兩個孩子的爸爸,靠著擔任物流司機養活一家,108年被診斷出罹患頰黏膜癌第四期後,害怕失去工作一家斷炊的他,決定放棄治療,強撐病體繼續工作,只盼讓孩子安心唸書......
你一天也不想住的地方, 是他們寒冬唯一的家... 弘道看見獨居弱勢長輩們的需要, 在歲末寒冬之際, 持續推動除舊佈新、辦年貨、送年菜、圍爐餐和走春迎新特別企劃, 邀您一起改變弱勢獨居長輩的生活, 用愛讓他們走出孤寒。
TDCA 創會之初,秉持著關懷成人身心障礙者的理念,戮力不懈提供服務及照護。然而就在某次志願服務關懷早療兒童及青少年機構時,發現了社會上同樣需要被關注的弱勢群體 ─ 身障寶寶。 透過幾次的服務我們察覺,公設民營的身心障礙機構資源相當不足,除了一般民生用品及食物之外,我們發現很多單位都需要「水果」。
介惠服務的偏鄉社區位於屏東縣、彰化縣及新北市,這三地老年人口占比約是15%-17%,已達高齡化社會的標準,特別是社區內照顧行動不便長者及失能者之相關資源嚴重不足,需要仰賴社會大眾發揮愛心,讓偏鄉長輩們獲得穩定的服務。邀請社會大眾伸出援手,每天20元、每月定期定額捐款600元,支持「偏鄉長者照顧計畫」。
中華民國微光社會福利協會致力於服務身心障礙者,了解遭遇意外改變而成為身障者時的無助,透過需求評估幫助身障者連結全方面的資源,經濟、心理、就學、就醫、就業或輔具資源,並關心其家庭成員,社工在家訪時除了提供與媒合其他社會資源,讓給予服務個案支持與關懷,並增加他們與外界社會連結、互動的機會,讓身障者能重新自立,正向積極的面對未來的生活。
募款用途 1.作為病友經濟補助、急難救助、輔具補助、實物給付及子女獎學金補助,及照護補助(補助內容含各類輔具、醫療耗材、看護費、交通補助費及喘息看護費),各項補助,也將視病友需求變化,而合併使用。 2.帶病友走出戶外,作為舉辦年度的春遊活動與北中南各區域病友聯誼活動之使用。 3.歲末送暖活動主要為贈送病友家庭歲末送暖的禮物與到醫院與住宿機構送禮並且探視病友。
隨著台灣社會結構變化劇烈,價值觀念也趨於多元化,經濟及家庭結構更是有別於以往,使得家庭所面臨的壓力不斷提升,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108年兒童少年保護案件的受理案件人數為54,795人,顯示兒少家庭原有的保護及照顧功能日益受到挑戰,歸因可能因外在資源的缺乏、照顧者能力受限等,導致家庭功能運作上受到阻礙。
邀請社會大眾伸出援手,每天20元,每月定期定額捐款600元,或單筆7,200元,讓介惠基金會持續推動「偏鄉長者照顧計畫」,為偏鄉孤苦弱勢與長者穩定提供服務,陪伴他們人生最後一段路程。...
唐寶寶的功能發展與大家一樣,需要持續的學習,才能維持生活機能,否則衰退得比常人快。唐氏症基金會創辦小作所,提供孩子製作手工皂或商品義賣等個別化的支持訓練,另外也安排體適能運動、社區融合、社團參與,增強人際互動的文康休閒時間。 ...
【幫助偏鄉銀髮癌友穩定就醫,我認同!我響應!】 台灣癌症基金會推動「銀髮偏鄉 就醫無礙」交通補助,針對居住於南部、宜花東地區60歲以上正在治療中的經濟弱勢癌友,給予每名8,000元回診治療交通補助,幫助他們能穩定完成療程邁向康復之路。
「一束花的力量!」 因為一束花,找了個花瓶、整理了茶几,更明亮了整個生活環境。 NPO Channel想成為「公益圈」裡的那「一束花」。2012年6月平台上線至今,也邁入第8年了,從提供募款功能出發,凝聚片段、零碎的公益需求,創造NPO彼此間連結,相互學習的環境。
「希望大家身體健康、一切順利!」 行春,代表一年的開始,討吉利也祈求好兆頭, 走出家門、有人陪伴,是許多獨居弱勢長輩的盼望, 邀請您陪長輩迎接2021年第一個希望!
台灣每年約有7萬名孩子暴露在家庭暴力之中,目睹兒雖然不一定直接遭受暴力,但在目睹家人受暴的過程中,傷害也烙印在孩子的心裡。為了幫助他們,勵馨基金會成立「向日葵小屋」,給他們一個溫暖安全的空間接受專業服務,幫助他們能早日從暴力的陰影中走出來,迎向陽光。
勵馨服務經驗顯示,全台灣每年有九萬多人,生活在家庭暴力陰影下。弱勢婦幼在脫離暴力之後,只要我們再拉一把,就可以邁向生活與經濟獨立自主。因此堅定我們持續發展多陪一里路就業服務的信心與決心,期許勵馨成為服務對象永遠的娘家!
台灣每37分鐘就有一個性侵通報案件,除了身體上的痛、心靈上的創傷更是嚴重!我們不能漠視,請一起站出來。勵馨基金會呼籲尊重身體自主權─「說不就是不!」、「他/她說願意才是願意!」
救援創傷 推動改革 婦女救援基金會成立於1987年 (簡稱:婦援會),為開啟台灣終止婦女買賣的先驅,以救援不幸婦女,提供法律諮詢及服務,輔導生活與教育,重建自信自立之人格,協助重返家庭及社會為目的。 婦援會基於尊重生命價值及追求社會正義,致力於關心受到性別暴力壓迫及被忽略的弱勢婦幼,以倡議推動社會改革,以服務充權弱勢婦幼,讓其得以自立及自主,提升婦幼人權。 致力於性別暴力被害人服務和相關法案、政策推動、監督、修法,同時做社會公民教育,深入社區、學校、機關做性別暴力教育,或透過媒體行銷宣導性別暴力防治觀念。 提供被害人輔導支持服務:包含被迫從事性交易的兒少性剝削被害人、慰安婦阿嬤-日治時期軍事性奴隸制度下倖存者、家庭暴力/親密暴力受害婦女、目睹家庭暴力的兒童及少年、人口販運被害人、數位性暴力被害人-被拍或被散佈性私密影像被害人。
勵馨基金會創辦三十年來,遇見超過十萬位被暴力深深傷害的女性朋友,從最早的雛妓救援到家暴庇護,勵馨努力接住許多受傷的靈魂,回首過去一路走來,我們想知道這幾年勵馨到底創造多少成效與社會影響力,因此投入心力,聘請專家評估近三年來社會投資報酬成果,最後得到SROI=8的數字,代表您的每一塊錢投入,可以創造八倍的社會淨價值,而近三年勵馨更是創造出百億的社會淨價值。
新冠肺炎衝擊全球經濟,在民眾信心不足與悲觀預期心理下,減緩許多經濟活動,連帶捐款也深受影響,但本會對身心障礙者的服務卻不能因此而中斷或減少,特發起「防疫做公益 照亮唐寶寶的就業路」。...
在台灣平均每37分鐘就有一個性侵通報案件,其中18歲以下的受害者佔六成,加害者與受害者為相識關係者高達九成。勵馨發展兒童保護新觀點手冊教材,與大家一起看見「防治熟人性侵害的重要性」,學習尊重孩子的身體自主權、提升大人的敏感度以建置友善環境。
希望藉由貧童圓夢服務計畫,讓社會大眾一同來了解孩子們努力的故事,發掘孩子們的潛能與才能培育。 協助有夢想、有潛能卻缺乏資源的孩子,讓他的學習與實踐夢想的過程獲得支持,可以認真地、努力地朝著目標前進,開啟更多可能的未來。
失去雙親的小宥,目前雖由年邁的叔叔照顧,但叔叔面對每天的生活費及中風卧病在床的小宥阿嬤,經濟的壓力讓叔叔喘不過氣來,更不知他還可照顧小宥多久?肯愛為貧病家的孩子尋找認養人,每天20元,幫助孩子有一個安穩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