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內團字第1110295700號
0266040024
有將近兩成的人生活在社會底層,其實受原生家境影響巨大! 也許沒有視野或環境的引導... 也許是隔帶教養,也許是父母離異缺乏關愛引導,往往不知為何而讀,也有些孩子幫助家庭而早早輟學前往工廠或加入幫派或當車手等憾事...
它『重』『硬』『痛』『貴』又『沒溫度』但孩子很需要 『站起來』後,我發現我變高了! 『站起來』後,我兩肢腳終於一樣長了 ! 『站起來』後,我就可能『走』了!我就可能『跑』了! 『站起來』後原來這麼棒!我錯過的太多太多... 『拿起來』後,喝水吃飯不用別人餵了! 『拿起來』後,可以跟大家長的比較像了! 『拿起來』後,我終於也可以拿給需要了人了!
媽媽未成年時生下孩子,更從沒去產檢...天生畸形而沒有左臂的小美(化名),出生後就被單親媽媽送到鄉下,由靠著資源回收攢取微薄收入的阿嬤照顧,雖然小美(化名)每天都面臨著很多不便:吃飯、穿衣服或是洗澡時需要較多的幫助等等
因為有人來,可能可以帶我去看醫生及拿藥 因為有人來,我才有機會求助或求救 因為有人來,才有可能幫我換燈泡和電池 因為有人來,才發現...需要清潔人員忙了...
“待用餐”是指善心人士提前支付了一份餐點或飲品的價錢,以讓貧困或其他有需要者可以享用餐點的一種慈善行動和文化。 待用餐文化起源於義大利拿坡里的一間咖啡店,稱為待用咖啡,也稱「分享咖啡」而這間咖啡店的消費者多為工人階級。當某個人遇到好事後,他就會在咖啡店付兩杯咖啡的錢,但只拿走一杯咖啡,之後如果有人需要即可免費獲得一杯咖啡。
截肢就是把身體的一部分(例如手或腿)切除的過程,通常是因為身體部位先天性異常、嚴重創傷、感染、循環系統疾病,甚至是癌症,預期該身體部位無法癒合痊癒並危及生命時,會採取的必要性措施。
從輔具的回收 > 維修與維護 > 清潔與消毒 > 分類與倉儲 > 受理需求登記 > 租借與運送等全程完整的服務 期望能儘量滿足每一個需求者,讓這些生命的尊嚴延續下去。
.找尋協助案例時... 同時發現除義足/義肢/義手外尚有一定比率的孩子也非常需要我們幫忙... 除了義肢以外,對於踝足肢架與背架的需求,甚至有多重障礙等,需要更多樣態的輔具進行協助。 此刻忽然想大聲告訴我的孩子「你是如此幸運」...
就醫的及時性對於患者的生存率至關重要。每一分每一秒,都可能改變救治的結果。一輛功能齊全的復康巴士不僅能快速運送病患,更可以在運送過程中提供必要的急救措施,如心臟電擊、呼吸輔助等。特別是在偏鄉地區,快速的救援能夠承載患者的最後希望。
幫孩子更換 (棒球手套接多會破)(箭練多次會鈍) 給物資不如有目標地翻轉貧窮 我是vickey老師,來到南投仁愛鄉山區已經四年了,這裡太過山區所以老師都留不久,這裡因太偏家長沒什就業機會所以大多是留守兒童(隔代教養) 除了食物外和都會學校最大不一樣是會需要有{更多更多其他的學習}
行動不便或是長期臥床的朋友們才能離開病榻到外面曬太陽,幫助他們提升身體的抵抗力,除了能省下大筆我們的健保支出外,更能幫助他們重新接觸人群。 電動床利於餵食 ! 氣墊床減少褥瘡! 高背輪椅降低終日平躺氣切... ...
我們的雙手能送東西給人,也能接受別人所給,表示正常。 如果只能接受,不能給人,或是只能給人,不肯接受,就像雙手不能屈伸自如,都不正常。 所謂「施與受,等無差別」,能 給能受,才算健全!
(工作人員)妺妹你好啊!你知道今天我們的任務嗎? (少女)知道啊! (工作人員)你有什麼想法? (少女)非常高興... (工作人員)為什麼那麼高興? (少女)因為我就可以拿到櫃子上的東西!好久好久沒有跟正常人一樣高的感覺了! (工作人員)好,讓我來看一下殘肢…
自己一個人,很久用不到餐桌了,把椅子放在桌上,這樣比較好打掃... 以前要養很多人,現在只剩我自己ㄧ人,不知道還能活多久... 中華耆幼推動「青銀共生」專案,並不是要長者與青年人「住」在一起,而是與全國大專院校配合,取得學貸註冊學生名單進行...
如果沒有意外,你我都會老去...只需一副碗筷 , 一張椅子!電視開著比較熱鬧的感覺!也可以比較了解外面的世界。 問阿媽為何不去走走?她問我去哪? (心想)是呀!斷了工作後...人際關係也漸漸沒了!視力不佳!腿腳無力...
台灣每人每年平均浪費 170 公斤食物,其中近 6 成來自消費端,等同於每人每天平均浪費約 285 克的食物量、相當於 3 個超商三角飯糰。新年期間聚餐甚多可能又倒掉些...
(近十二萬貧窮兒童調查) 57.2%的孩子沒有錢買東西吃而『餓』 36.8%的孩子覺得衣服不夠穿『冷』 54.2%的孩子居住環境有問題『漏』 29.9%的孩子靠自己賺生活費『難』 55.3%家中沒人可以指導功課...『?』
NPOchannel所提供的平台,輕鬆獲得公益團體的資訊,整合國內數十家公益團體所推動的勸募專案,詳細地公佈每一個勸募專案的需求分配制度。無論是替受贈者募集資源,或是保障捐款人的權益,我們相信藉由公益交流平台,公益組織 可以更明確地服務社會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