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積至2016年,全台高達6萬5千名脊髓損傷傷友,且平均年齡僅有27歲,脊髓損傷者因為各種原因而成為四肢癱瘓或下半身癱瘓,除了對個人及家庭造成沈重打擊外,更因為近年來經濟景氣低靡,貧困家庭遽增,若突然遭逢意外狀況,必將面臨斷炊之虞。...
玻璃、漁網等海廢物,在海廢藝術家林佩瑜的巧手下,成了一件件獨一無二的藝術品、重新擁有新生命。隨著海灘貨幣的發行,無論是在島上生活的人、遠道而來的旅人,都更能重視環保、守護海洋、尊重島嶼!
勵馨基金會創辦三十年來,遇見超過十萬位被暴力深深傷害的女性朋友,從最早的雛妓救援到家暴庇護,勵馨努力接住許多受傷的靈魂,回首過去一路走來,我們想知道這幾年勵馨到底創造多少成效與社會影響力,因此投入心力,聘請專家評估近三年來社會投資報酬成果,最後得到SROI=8的數字,代表您...
對於「挺好」, 張幼霖 的想像.... 是價值,也是信仰! 在社會中,沒有人是局外人, 我們相信「挺好」才會「共好」 你可以成為「發起者」、「支持者」,也可以扮演「參與者」, 一起用行動,讓「公益」成為生活的日常。
2021【Waker Walker 拯救童年 • 微愛而走】圓滿成功! 感謝所有熱情參與的朋友們,以及與我們一起奮鬥的小幫手們。因為有你們,讓遠方孩子們的故事能夠被聽見、被看見,被溫暖地感受著!
在台灣每3小時就有一位父親因口癌倒下,罹癌後被迫失去健康、工作與正常生活,家庭成員須身兼照顧者、經濟來源,獨力扛起龐大醫療、家庭開銷,家庭經濟陷入危機。陽光提供全方位生心理重建服務,協助口友及其家庭恢復正常生活......
臺灣兒童發展早期療育協會,是由一群熱心參與、關懷遲緩兒童各項服務的理監事,及三百多名早期介入各領域的會員,和南投、台東、花蓮等三辦事處60多名同仁,一起組成。「快樂做早療」是我們追求的態度!雖然直接提供療育和社會工作的伙伴一點都不輕鬆!但是大家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工作,在工作裡成長,體會快樂是來自於服務、陪伴的家庭變得更棒了。實踐了專業的堅持與付出後,在早療的園地裡,大手牽小手一起耕耘,這種有淚、有笑,交織的快樂,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邵定國說:「每一天都要賺自己的生活,會比每一天汲汲營營賺錢更重要。」因為夢想,他毅然離開城市,來大了屏東最高的聖山——北大武山,與森林共生,找到了嚮往的生活。
阿朗壹古道,是從南部前往花東必經的道路,更是許多人用心守護的美麗淨土,乘載著許多文化、歷史、陪伴部落的孩子們成長,讓我們隨著古長老,一起拜訪這獨一無二的古道秘境。
過去的陳琦恩,認為海是無趣的,而現在的他,卻一心只想善待、保護這片美麗的海洋。 在墾丁,常常能見到他帶著潛水教練們,到海裡解開纏繞的魚線、清理海中漂流的垃圾。
發展遲緩兒若在3歲前做早療,一年的功效是3歲以後的10倍。 唐氏症基金會成立20年來,早療服務已達11萬5千人次,旗下的愛家發展中心更在多項評鑑中榮獲「優等」肯定,規劃服務如:音樂、語言、物理、職能治療等專業療育課程...
在台灣,我認識一群朋友,默默地用自己的專業,為這塊土地持續地耕耘,我們明白一件事,努力不一定會立即看到成果,但我們相信改變正在發生,需要經過一段時間,也許5年、10年....,我們正在影響「下一代」
「人老了應該要無憾,而不是無聊」。 2007年,「弘道」執行長-林依瑩力排眾議,帶著17位,平均年齡81歲的爺爺奶奶展開了一場環台之旅;過了6年,當年的追夢之旅從未停止,透過不老精神的傳遞,不老夢想仍然持續翻轉著台灣銀髮社會,更將改寫你我的老年生活。 ...
公益性質組織(非營利、社會企業、政府或其他)在滿足社會公益需求的過程中,日復一日的募款活動及服務推廣,其實默默累積了各式各樣的數據軌跡。但是,你能解讀數據背後蘊藏的價值,提出更有效的解決方案嗎?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憨兒改善生活的基礎、扭轉命運的關鍵,喜憨兒「庇護工場」、「庇護商店」及「工作站」的成立,就是為了提供他們一個安全、安心的環境,在完善的培訓計劃中,學習工作技能,實現就業的夢想,擺脫封閉不前的生活,建立與社會的正常接觸。...
在醫療資源豐沛的台灣,有一群人,拿著一樣的健保卡,卻有著不同的命運... 都市裡,當我們身體稍有不適,走個幾步就可抵達附近巷口的診所看醫生、拿藥、解決疾病問題;然而在偏鄉,我們遇到了痛風發作,忍了四天,痛到昏倒才被送下山的爺爺,或是因為社區健康知識缺乏而遭受排擠孤獨的非開放性肺結核長輩...
余政隆,從事餐飲工作30年,一年要吃超過1,500種的美食,「吃」成為了政隆的重要專長。 台灣有相當多的美食,吃東西是需要個理由嗎?很多人對於吃東西,是需要有一種心情、一種、一種氛圍,其實吃東西可以讓人有幸福感,也具有療癒的效果,可以是歡樂、也可以用來洩憤。 「美食」常常成為人們「旅行」的動力,因為家住在高雄,單從左營這個地方談起,就有很多令人心動的美食,例如:餛飩、酸菜白肉鍋、桂花燒雞、小寶米粉羹、木瓜牛奶、楊桃湯、酸辣湯水餃...等等,總有一個困擾,每次能吃種類的有限,為了解決這個困擾,於是發起了一個愛吃天團的活動,開始挖掘「城市」裡的「巷弄美食」。 「吃。美食」串連起3個重要的意義: 「美食」,用「吃」體驗這一座的「飲食」。 「人文」,用「飲食」認識這一座城市的「人與故事」。 「旅行」,用「人與故事」賦予這座城市的意義。 「挺好」是價值,也是信仰。「挺好」是觀念,更需要去實踐。
2019【Waker Walker - 拯救童年 微愛而走】圓滿成功! 感謝所有熱情參與的朋友們,以及與我們一同奮鬥的小幫手們,因為有你們,讓遠方孩子們的故事能夠被聽見、被看見,更被溫暖地感受著! 在微微細雨的夜晚中,看見許多爸爸媽媽牽著孩子與我們一同前行,看見朋友們在聽故事時如此專注的眼神,看見大家左手手背上所貼著的孩童貼紙…… 這一晚,超過 600人的齊步響應,每一步,我們都踏實地陪伴著遠方的孩子們! 【認識微愛而走】微客官網→活動訊息→微愛而走
宋芳綺,在2001年生命遇到重大挫折,無法獨自一人在異鄉生活,放下一切只為了「回家」。為了讓自己遺忘痛苦,整日埋首在工作之中。在高雄寫書的工作時,遇見了一名書中主角…王志揚,也開啟人生了一段新的旅程。 王志揚,一位單親爸爸,曾經是學校裡的風雲人物,事業也將有不錯的發展,婚姻美滿的他,老天對他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面對懷孕的摯愛罹患罕見疾病,志揚放棄事業的發展,「回家」穿起圍裙當家庭煮夫,只為細心照顧太太。原本美滿的婚姻,因為一場流感,帶走了太太的生命,只留下2歲9個月的小女兒… 宋芳綺,過去用一年半載的時間,去寫一本書。 楊志揚,過去用30年的時間,來準備寫一幅字。 在高雄,他們一起共同創作、共同學習。在這座城市中,給予他們3個滋養的重要力量: 「愛」,因為愛滋養著我們,讓我們也可以成為分享愛的人。 「包融」,在這可以被濃濃的人情味,緊緊的包融成為一家人。 「挺好的」,好一定要相挺,大家才會更好、更持久。
許佐夫 ,過去是一位編導,常常在生活中挖掘適合的題材,上山下海去捕捉珍貴的鏡頭,將這些故事用影片記錄下來,讓更多的人可以有「共同體驗」。 源自於家人對無障礙的需求,十年前求助無門的情況下,佐夫決定用創業來改變現況,從一開始「無障礙接送」,到現在跨足「無障礙旅遊」。這十年,佐夫台灣社會,導了一部「礙上旅遊」的大戲,也領悟到身障服務、銀髮服務,過去是沒有想像力的,佐夫如何編導,賦予新的想像力? 從「礙上旅遊」體悟到的1件事: • 請「履行」,從答應過的「旅行」。 「挺好」是價值,也是信仰。「挺好」是觀念,更需要去實踐。
民國99年在新營設立台南第一間日間作業設施──蓮心坊新營站蛋捲班,今年104年目標為了讓住在家中的身心障礙者,於家人外出工作之時,能得到妥善的照顧與工作訓練,並幫助他們建立個別的人生目標,找到生活的重心,欲設立蛋捲蛋捲自動生產工場。...
對於「旅行、履行」,張德儀 的想像.... 「旅行」,讓我們成為有「故事」的人。 從離開家門,無論30分鐘、3個月、或是3年,總在不經意的轉角處,發現城市的美好。 「履行」,讓每個「故事」都具有意義。 從友善開始,無論生態、志工、低碳、社會…等旅行,從妳我開始,這美好就會一直在。
走進屏東縣的春日部落,坐落著一間透著溫馨氣息的餐廳,在內用餐的不僅是部落族人,也有許多慕名前來的旅人,它,是柳志祥為部落與外地建立的橋梁——春日廚房。 部落裡信奉向大自然取材、與大自然共生,柳志祥將傳統的食材與新式料理方法結合,開發出獨特的部落料理。
在一場脫口秀中,風格犀利的主持人正在訪問「無家者」。他因為一場大病而失去穩定工作、遠離家人朋友,努力打零工想回歸社會,卻因為既定的刻板印象,讓大眾無法看見流浪者的無奈。人人都有需要扶持的時候,當你墜入底層,要如何重返自立之路?
對於以「高雄」為「目的地」的旅遊, 曾姿雯 Tzuwen Tseng 的分享.... 「綿密的16種交通工具」 「匯集7種豐富的宗教文化」 「多元文化的族群融合」 「山」、「海」、「河」,是得天獨厚的特別景觀,大自然給予這城市的禮物。如何將這份「禮物」,可以永續的維持?如何將「高雄人」的熱情,轉換成旅人感受的溫度?如何創造高雄,成為旅人心中「夢想」的目的地?
身障者為了與社會接軌,往往比一般人需要更多的努力!為了讓憨兒們得以在最適合的工作環境下,重拾自信,找回自我價值,透過職務再設計全新打造的庇護工場,就是憨兒們專屬的舞台!
燒傷身心重建之路漫長又充滿挑戰, 彷彿一段看不到盡頭的黑暗道路, 任家萱Selina 邀您一起成為那道溫暖的陽光, 陪伴燒傷朋友勇敢重生!
失能照顧不再只是消極服務,透過無框架的照顧計畫,長期臥床的長輩可站立、仰賴助行器的長輩可自行行走、甚至失語症患者能夠開口唱歌!需要您捐款支持,讓弘道結合物理治療師、護理師、照顧秘書等專業團隊,繼續完成這些令人振奮的服務成果!...
燒傷後,生命無法若無其事的重來 每一天傷友必須忍痛承受這看似無盡頭、進步緩慢的復健歷程,只盼實現心底的願望:重新學會走路、回學校完成未完的學業、重回職場、陪伴孩子長大! #認真看見陽光 任家萱Selina邀請您看見燒傷朋友的努力,扶持他們走過漫長復健路
潘孟安,來自恆春半島,在車城福安宮廟埕長大,長大以後跟大家一樣,到處去築夢。憑藉著鄉下孩子不怕死的精神,到處去累積國際視野,以及更多的能量後,回到自己的故鄉「屏東」。
對於目的地旅遊,劉喜臨 Wayne Liu 的想像.... 「出發,去做想過但一直沒去做的事」 「尋找,透過旅行與自己的人生對話」 「唯一,10個關鍵展現台灣的獨特性」 「設計,用 7個思維創造城市的永續」
勵馨助學計劃冀望幫助1,000名孩子就學,讓她們雖在困境中仍能載著夢想希望往前走,有更多不一樣的選擇機會,從而翻轉過去的生命框架,改善日後的生活。邀請大家一起支持助馨助學計劃【翻轉生命框架,照亮兒少上學路】,您現在的資助,決定她們的未來。...
希望服務對象透過社工人員及教保員的服務導入,也能擁有參與簡單作業活動的能力。以烘焙作業為主題,輔以其他產品加工或包裝作業,設計相關訓練課程,協助身心障礙青年邁向「自立之路」。讓身心障礙青年不再只有「進機構」與「家裡蹲」兩種選項,透過服務的支持,我們可以有更好的選擇--「在社區生活」。
對於王鵬傑而言,「高雄」是烘培世界冠軍的城市.... Master de la Boulangerie 競賽,己經舉辦十幾年了,截至目前為止,全球只有9位「烘培師」獲得「世界麵包大師」頭銜,台灣就擁有2位世界麵包大師,而這2位世界麵包大師( 吳寶春 (Pao Chun WU)、 王鵬傑 ),不約而同的都從高雄出發....
設計師吳透的「初心」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這最美麗的時刻,在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祂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畫作一棵樹,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一顆開花的樹>_席慕容 設計師吳透的「領悟」 「時間」的步伐有三種 未來,總是姍姍來遲。 現在,像箭一般飛逝。 過去,永遠靜立不動。 <德。席勒> (Friedrich Schiller)
因為「捨不得」,鄭開翔提起畫筆,用自己的力量,記錄下台灣的老風景及回憶。 他回到故鄉屏東,用外地人的角度,觀察自己熟悉的這片風景,重新紀錄屏東、發現屏東的美,重拾與土地的連結。
脊髓損傷中心一直秉持著傷友的「訓練服務不能停」的理念,26年來一直免費提供脊髓損傷者重建訓練服務,為的就是能減少弱勢的脊髓損傷家庭的負擔,並協助傷友們能早日回歸社會、家庭、職場。 由於傷友的平均傷年齡只有27歲,正是人生及家庭起飛的黃金時間,在未來的人生中還有很多的希望及未來,只要給予機會及協助,都一定要以讓他們有所改變...
王小路 ,是一位手機攝影老師,擅長用手機寫詩,以相機作畫,用手機拍出觸動人心的攝影作品。 相機哪一台最好?其實就是手上的那一台(手機),如何用有限的手機功能,拍出「它」的極限?把眼前的畫面,構築好「光影」、「構圖」、「主體」的呈現,就可以完成一幅屬於自己的畫作。 從攝影中體悟到的3件事: • 「光影」,「光」跟「影」構築我們眼前看到的世界。 • 「視角」,從不同的視角,看見不同的故事。 • 「紀錄」,攝影迷人之處,將瞬間變成永恆。 「挺好」是價值,也是信仰。「挺好」是觀念,更需要去實踐。
海端部落,1歲的小凱因為尿道需要做重建手術,在台東醫療資源不足的情形下,每回治療,小凱必須千里迢迢地從台東到台北就醫,10歲小潔的腎臟病,17歲婷婷的糖尿病,對經濟弱勢的家來說,慢性的病,長期的治療更是困難重重,偏鄉兒醫路上需要你的肯愛。
這是惠光導盲犬歷史上第一次親手接生出來的本土導盲犬,有種開天闢地的成就感,這些小黑頭長大後全都精力旺盛到不行,對惠光而言更是一劑強心針,看到牠們從學習站立到成為使用者的雙眼,相信所有人都備感欣慰。
經過一年多咬牙忍淚,努力復健,暖暖從移動相當困難,只能坐輪椅,到可以開心追著治療師阿姨跑。眼見復健越趨穩定狀況,暖暖亦重返東部家鄉幼兒園就讀。很難想像當初全身80%燒傷,出院後全身纏滿繃帶的她能...
累積至2016年,全台高達6萬5千名脊髓損傷傷友,且平均年齡僅有27歲,脊髓損傷者因為各種原因而成為四肢癱瘓或下半身癱瘓,除了對個人及家庭造成沈重打擊外,更因為近年來經濟景氣低靡,貧困家庭遽增,若突然遭逢意外狀況,必將面臨斷炊之虞。...
為了號召國人關注偏鄉長者照顧的議題,致力於台灣偏鄉社區照顧工作的介惠基金會,再度邀請名人代言公益影片,邀請近年開啟斜槓人生的藝人、甜點王子施易男擔任公益大使。施易男鼓勵大眾多關心身邊的老人家,多一點問候與笑容,他們就很安慰。若有能力,請捐款支持介惠「偏鄉長者照顧計畫」,讓欠缺資源的偏鄉老人也能在地安老,獲得妥善且持續的照顧,讓人生最後一段路程仍有溫暖。
屏科大森林系陳美惠老師,長期帶著團隊陪伴里山社區、部落,守護台灣土地,創造山林中的永續經濟奇蹟。 旅行屏東,跟著職人故事去旅行,走進你不曾看見的屏東山林。
脊髓損傷中心一直秉持著傷友的「訓練服務不能停」的理念,26年來一直免費提供脊髓損傷者重建訓練服務,為的就是能減少弱勢的脊髓損傷家庭的負擔,並協助傷友們能早日回歸社會、家庭、職場。 由於傷友的平均傷年齡只有27歲,正是人生及家庭起飛的黃金時間,在未來的人生中還有很多的希望及未來,只要給予機會及協助,都一定要以讓他們有所改變...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憨兒改善生活的基礎、扭轉命運的關鍵,喜憨兒「庇護工場」、「庇護商店」及「工作站」的成立,就是為了提供他們一個安全、安心的環境,在完善的培訓計劃中,學習工作技能,實現就業的夢想,擺脫封閉不前的生活,建立與社會的正常接觸。...
在屏東,坐落著充滿香氣與浪漫的農場——「 大花農場 」,農場主人楊添得半輩子與玫瑰為伍,身兼農藝與花藝達人,民國九十五年得到神農獎後,楊添得開始思索台灣玫瑰的下一步,「我想為台灣玫瑰創造更多價值」,五十八年次的他,決定轉種食用玫瑰。